《人民日报》2004年3月23日报道,中国卫生协会大学生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樊富珉等六位学教授提出:青少年是无法靠自己解决其问题的,要依靠医生。人格形成的关键年龄是3岁、7岁、13岁和18岁,除3岁前在家外,其它都和社会教育有关系。所以教育应切实担负起责任,大学生都应选修健康课程。现在很多大学生不能有效应对学业、情感、就业等压力,学校应该配备专业人员加强指导。目前很多思想政治课程和学生的需求相距很远,应该有针对性地告诉他们如何自我调适。同时要让老师和学生都了解健康方面的知识。 Previous “网络奴隶”一测便知 Next 寒假作业网络语言“满天飞”
大家都在看 “我走出了阴郁的心境” 幼稚的欲望--品尝禁果 青春提速:培养自我协调的本领 青少年早恋问题多源于家长 发展光阴 母亲的下岗让我转变 防止青少年犯罪的方式方法 孩子早恋 爸妈失责 青春期的“性”烦恼 是谁制造了“开学惧怕症” 青春期 怎样避免心理障碍的问题 开学在即忙了生理咨询 什么是儿童心理障碍?有哪些症状? 青春期性困惑应正常疏导 酷生代实录 青春期少女的心理大揭秘 遭遇在没有爱的天下 见人易脸红的心理调适 青春期性恐惧 需要正确引导 爸妈讲堂 青少年心理问题多如何应对